日前趁往返中南部機會,偕同媽媽順便安排一趟令人讚嘆的臺中古蹟探訪之旅~霧峰林家歷史漫步。我們從豐原市區出發一路搭100號臺中客運經臺中火車站至霧峰郵局站(中正路)下車,再步行約5分鐘即到達此次目的地~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與林家花園(萊園)。
首先,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霧峰林家的人文歷史。台中霧峰林家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(與基隆顏家、板橋林家、鹿港辜家、高雄陳家齊名),以大里為發跡起點,拓至太平,最後在霧峰發光發熱,由一介平民一躍成為叱吒風雲的家族。因其發跡騰達於霧峰(古稱阿罩霧,今台灣臺中市霧峰區)而得名。
霧峰林家祖先來自福建省漳州府,冒險渡過黑水溝—台灣海峽,來到台灣這片新生地奮鬥,林家來台第一代先祖:林石,藉由大里杙碼頭上岸,從此展開林家在台灣的歷史!後受林爽文反清事件波及被抄家受牽連,因家逢變故,分脈遷移至大里塗城與阿罩霧。其中一脈由長媳帶家小來到阿罩霧生根,才逐漸壯大家族。其子林甲寅(第三代)才幹非凡,數年間重振家業,創業有成,掌握了中台灣大量土地,從此開啟了【霧峰林家】雄霸一方的版圖。後將霧峰林家分為"頂厝”和”下厝”。下厝分給長子林定邦,頂厝則分給次子林奠國。屬”下厝”分支出名的林文察,乃林甲寅之孫。家族發展初期主要由下厝系發揮其影響力,成就以武立家,代出武將。後期則頂厝抬頭,以藝文、社會運動知名,
自19世紀中期以來,林家名人輩出。第五代族長林文察是霧峰林家做官第一人。林家掌控了中台灣大量的田地,並協助同治皇帝平定太平天國、戴潮春事件,官階至福建水陸提督,為閩台陸海最高長官。第六代族長林朝棟曾協助劉銘傳抵抗法國入侵臺灣,參與中法戰爭,掌有數千精良兵勇,以及樟腦專賣權、擁撫墾開發等特權,進而成為清治時期台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。第七代族長林祖密曾協助孫中山打袁世凱。日本時代族長林獻堂為臺灣議會之父,為日治時期臺灣偉大的領袖人物之一,曾經爭取臺灣自治權,他在1911年邀中國大文豪梁啟超先生來臺,確立臺灣非武裝抗日的路線。
家族發展的興衰,從家宅建築的演變,便能約略得知,從林甲寅經營有成分家產,鼓勵自立門戶開枝散葉,於是有了草厝的創建。
1858年 林文察在參與平定小刀會後獲官職,興建現宮保第中落主屋。
1864年 林奠國、林文明參與平定「戴潮春之亂」,力保阿罩霧有軍功,頂厝也開始建設家宅-景薰樓前落。
1864年 林文察戰死後,朝廷追贈太子少保。
1870年 林朝棟得以興建宮保第(霧峰林家的下厝),現今的宮保第規模,是在林朝棟時期完成的,也正是霧峰林家鼎盛之時。
霧峰林宅的獨特之處
霧峰林宅總體面積約11000平方公尺,包含下厝系統、頂厝系統及萊園三部分,為清朝福建提督林文察一族的家宅。1858年開始興建,在各代子孫的增修下,發展為全台最完整、最龐大、最精緻的建築群。其揉合傳統漳州、泉州、福州、洋式及唐式的風格,研究臺灣古蹟多年的李乾朗老師曾讚道"霧峰林家就像臺灣傳統建築的百科全書”其宅第規模及建築特性為全台第一紳官宅第,無論在歷史上、建築特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其中包含有一品官宅:宮保第、二品官宅:將軍府、日式縣長官邸:頤園、林家私塾:蓉鏡齋、舉人宅:景薰樓以及碩果僅存福州戲臺(大花廳)等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。另外還有即是位於明台高中內知名的林家花園:萊園。
而目前開放付費參觀與導覽部分僅有宮保第園區含林家戲臺─大花廳,而位於明台高中之林家花園:萊園,則於大門登記入內即可免費參觀。
就讓我們跟著導覽解說員來“凝視歲月軌跡 遙想百年風華”穿越時空進入這林家的百年宅第吧!
臺灣第一閩式官宅~宮保第/1870年起
霧峰林家宮保第,寬十一開間、五進深,規模宏大,全台第一。
宅第的精緻細膩展現在樑柱、楹聯、門片、百款窗花、壁畫上的工藝作品及詩畫上,處處暗喻令人有驚喜的祝福意涵。特別是第二進轎廳內留存清代名臣李鴻章字畫,是全台除故宮外,唯一可見李鴻章真跡之處,非常難得。另外還有吳魯的字畫,他是晉江人也是清末歷史上福建最後一位科舉狀元。
碩果僅存福州戲臺~大花廳/1894年
大花廳戲臺為全臺最大的福州式戲臺,上等檜木興建,面寬五開間,嚴謹中帶有變化感,明廳與洞窗作法極富特色。二樓看台空間,空間感良好。台下還有利用水缸的擴音迴響呢!在林朝棟出任撫墾局長2年後,為了公共宴席使用,1890年起開始蓋一座三落的宴會廳,直到1894年左右完成。因藻井內盛開之牡丹聞名。全區有超過六十款賜福祥獸,觀眾席之獨特捲棚做法、全臺唯一。福州戲臺和觀眾席精緻華美,為林家過去專屬之宴客與看戲空間,也是林家族人喜事的場地。每每開演極盛一時,當時有專屬的子弟戲班,大花廳可說是林家鼎盛的象徵。
萊園,臺灣四大名園之一(霧峰林家花園) /1887年
1897年,林文欽所著之《萊園記》中,寫出萊園(林家花園)興築的原意,除了娛親之外,還有悠遊適志、淡泊名利、歸隱鄉土的想法。融合西式與日式建築風格特色之傳統閩南建築臺灣四大名園之一,即萊園、吳園、北郭園與林本源邸園(即板橋林家花園)號稱台灣清末民初的四大花園。這座古蹟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,其見證了台灣歷史文化與特色。
當時也是梁啟超、櫟社等歷史名人結社活動之所在。萊園(林家花園)在1887年前就已開始興建,一直到1895年由林文欽主導的第一階段工程完工。1907年,第二階段工程由林獻堂主持,增建飛觴醉月亭與虹橋,將重簷歇木式構架步蟾閣,改建折衷磚拱樣式,改名五桂樓。而「五桂樓」一名,得自樓前種植的五棵桂樹,代表著對於頂厝五位堂兄弟(紀堂、烈堂、獻堂、澄堂、階堂)富貴騰達的期望(「桂」音同「貴」),另有取自三字經中之「竇燕山,有義方,教五子,名俱揚。」之意的說法。五桂樓以梁啟超曾在此地下榻五日而聲名大噪,亦被政府列為國家二級古蹟。萊園之創設,為配合自然配置園林所興建,係依山傍水無界線之自然庭園,其園內之景物有五桂樓、考槃軒、夕佳亭、搗衣澗、望月峰、荔枝島、萬梅崦、千步磴、小習池、木棉橋等十景。另外,尚有觀稼亭虹橋、社公祠、鐵砲碑、櫟社20年題名碑、林竹山頌德碑、林允卿銅像及林氏祖墳等點綴其間。1965年明台中學遷至萊園(林家花園),成了全臺唯一在古蹟中的學校。
此次半天的古蹟漫步走遊,園區內各式建築元素精采豐富,真要親臨現場才能感受霧峰林家之氣勢,而且也要參與現場導覽才能了解每個建築代表的意涵‧每個匾額的緣由等。雖然還有一些樑柱、門片、窗花等細工未能慢慢端詳欣賞,萊園的部分景色也未能及時一一影像記錄與慢遊感受,但著實已令人相當滿足而獲益匪淺!這裡是很值得推薦來一趟的古蹟文化之旅的地方。
感謝保護古蹟的所有人,讓那悠久的古蹟或歷史建築風貌,能善加保存復原。使我們能穿越時空,看見過去那段可能被遺忘的人、事、物。雖然時間會飄遠,歲月會流失,但是記憶會定格,美好會永存,希望古蹟能遺留給我們後代子孫見證歷史而永久流傳。 (2016/09/05遊)
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 http://www.wufenglins.com.tw/
參觀門票 全票250元 優惠票200元含導覽及耳機 (費用雖稍偏高,但收入主要是納入該古蹟修復費用,還是值得支持!
大門由霧峰區民生路進入
此匾額你看懂嗎? 提字為"春秋又八千" 乃祝壽的匾額,春秋表一年,八千表八十歲。原來是日據時期為林家太夫人(林朝棟的夫人)八十一大壽時,台中中華商會會館所贈金箔壽匾,為清末傑出書法家楊草仙的狂草書跡。 (宮保第第二進大門)
右1:貓與蝴蝶共遊,取諧音"耄耋"指長壽之齡,並取蝴蝶"福疊"之諧音,加上長壽花,表福壽雙全。
左:雞與雞冠花,公雞頭上有冠,雞冠花上在現冠,兩者相合表"冠上加冠","官上加官"。公雞亦有"功"與"吉"諧音,表獲取功名試試順利。 (宮保第第二進轎廳壁畫)
右字,為清末名初名人李鴻章所贈親筆提字。
左畫,芭蕉、石榴與兔子,芭蕉台語因"招",石榴結實眾多,兔子表一胎多產。三者意喻希望招來後代多子多孫,瓜瓞綿延,常保家族興旺。 (宮保第第二進轎廳壁畫)
樑柱上左右兩側各有蝙蝠,主人家一開門就能開門見福,另外刻上琴棋書畫,期待後代子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。
園方於導覽中途休息時,用此宮保第專屬的花開富貴杯貼心奉上青草茶給大家飲用!
各種窗花1
各種窗花2
宴客廳大門
大廳迴廊
進入大花廳前,有外方內圓之規矩門。
有名的大花廳-福州大戲臺
大戲臺中央藻井有大牡丹造型設計
各種精巧建築設計的好意涵
萊園入口大門處有"自題五柳先生傳 任指孤山處世家"對聯,表現出其效法陶淵明淡泊名利的心境。
紅柱白牆的五桂樓
由飛觴醉月亭處望小習池及學校大門遠景
飛觴醉月亭
五桂樓的後側,仍保有原來的步蟾閣匾額
鐵砲碑
林允卿銅像
搗衣澗